達爾文童年時,就醉心於搜集資料,栽培植物,採集標本。他喜歡撿貝殼,捕捉昆蟲,並且喜歡打獵釣魚。
 有一次,他到樹林中去玩,發現了二隻昆蟲,一手捉著一隻,發現第三隻時,竟 然把一隻送進嘴裡,用口咬著,那曉得口中的甲蟲用剌剌他的舌部,他痛得不得不放棄了口中的蟲,手中的差一點兒被跑掉。
 儘管他父親希望他長大成為醫生或從政,但達爾文沈醉在大自然的滋潤中,不當醫生,也不從政。
 二十二歲時,他從劍橋大學畢業以後,隨著一艘軍艦到南美去。這正是一次讓他研究動、植物的機會。
 在漫長的五年的航海生活中,他到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新奇的動植物。
 他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同一種動、植物,在不同的地區,就會有它不同的地方。為什麼呢?大概是受了生存環境的影響。他從海上回英國以後,他一直觀察和研究這個問題。二十年後,他寫了一本震驚世界的「物種原始」,這本書就是他心中問題的答案。
 達爾文覺得在自然界裡,生物的種類是時常發變異的,前代和後代總是大同小異的,它叫變異。變異在自然裡很普遍,比如說同一隻母雞生的蛋,孵出來的小雞,沒有兩隻完全相同。
 達爾文認為生物因環境而引起不同,生長在高山的松,莖幹就顯得短而堅實,枝葉也比較細小;生長在山谷或河水旁邊的松樹,就莖幹高大,枝葉茂盛。
 達爾文調查家鴿,品種在一百五十種以上,牠的形態各有有不同,如果野生鴿子,就不容易認為同類。
 我們現在飼養的金魚,也可以說是鯽魚加以變種,培養成金魚。
 總之,人類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愈久,生物的種類也就越多。
 達爾文的學說,改變了那時人認為地球上的動植物是造物主的創造,它們的樣子沒有變化過的觀念。
 達爾文告訴我們,生物的生存和環境展開鬥爭,生長在自然裏的動物和植物,彼此也為了生存展開戰爭。但也有互相幫助的。如動物依靠植物,植物依賴動物。
 他觀察「貓和搖翹花」。
 搖翹花是蟲媒花,靠住在地下的胡蜂來傳粉,胡蜂多,搖翹花收穫好。可是田鼠會吃胡蜂的幼子,貓又喜歡吃田鼠。從言裡,看到動植間,密切的關係。
 達爾文享年七十多歲,著有:「人的世界」,「動植物在拳養中的變異」「人與動物的情緒。」
 達爾文曾和牽牛花開過玩。
 他用手將本來伸直的卷摩擦幾下,卷鬚以為碰到竹竿繩子一類等可以攀爬的東西,立即彎曲起來,甚至捲成螺旋狀。
 幾分鐘之後,卷鬚發現受騙了-因為沒有東西可以纏住,於是不再上當,伸直起來。
 只有當卷鬚確信自己巳纏住了真正的東西時,它就會緊緊的抓住不放。
 達爾文的實驗多有趣,你不妨也試著作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365天的名人故事
    全站熱搜

    Apple 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