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皆行於圓通寺。古剎新修,寒風蕭索,斑駁古氣為俗氣所掩蓋,不免增添了一些悵惘。但『與爾同樂』橫扁下那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確使我聯想起許許多多。

    人得於悟時,越來越覺得微笑真是一種悲憫,緘默真是一種修養;而寬容,也真是一種智慧。廟裏有怒目的金剛,同時也有低眉的菩薩。這或許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個性。前者象徵著現實世界的迫進,彰顯了他們參與的決心,表達了他們的正義感和是非心。他們怒視芸芸眾生,就有那分恨鐵不成鋼的念恚。後者象徵著對現實世界的疏離,他們肯定了眾生皆有佛性,結善緣得正果全靠個人的修持,他們足以哲人的冷漠,靜觀三千大千世界;既不為愚妄人皺眉,也不為聰明人睜眼。他們慈悲為懷,確從不把情緒和情感表露在臉上。聖者的肅穆和賢者的寧靜,就流盪在半閉的眼神之中。

    惟獨彌勒佛代表了第三種個性。他笑胖胖的,笑得兩耳垂肩,笑得大肚腩凸出。他的笑,粗粗看來有孩子們的天真,癡癡凝視,確發現這天真的笑裏,蘊藏著無限的悲憫。他和悅地觀察人間,對現實世界保持著若即若離,不即不離的態度,欣常人間的美,欣賞春暖酒濃花世界,得意人人千萬態;同時從整體觀察中發現人間的醜,也並非不可原諒的,他能夠找出荒謬錯誤的根源,終於海涵在柔和的微笑裏。他的大肚子容納得下這些。如果說寬容真是一種智慧,那個大肚子應該具有研究的價值。

    寬容的智慧可以具體化為與爾同樂。笑和呵欠是同樣具有感染力的。一人歡笑,一室生春;一人猛打呵欠,一室如冰的場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碰到。因為出自內心的笑裏邊,原有一種親切感和真誠的預示。它使自己容光煥發,它也使得別人放鬆臉上的皺紋。會心的笑,才變成與心交談的奇妙樂音。呵欠則不然。呵欠象徵著疲倦。

    厭倦,拉長了人與人的距離,只能與爾同愁。寬容的智者很少露才揚己。他深深體會到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道理,不輕易全稱否定一人的價值,一事的意義。他欣賞別人的長處之時,可以是『平生不解藏人善』;而對自己的若干優點,確如含羞草。他知道含笑發言的樂趣。他也知道咬牙切齒口沫橫飛的辯論,一開始就輸了一半。當我們火爆躁急,張脈僨興之時,我們不妨想想彌勒佛的笑和他的大肚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pple 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