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興漢第一謀臣賈誼,漢室難覓「賈誼第二」
賈誼可謂史上最厲害、最成功的戰略學家。
  當漢武帝進行更化改制實現「大一統」的時候,他知道賈誼首倡;

  當漢武帝攻打匈奴面對國庫裡充足的糧草,他知道提出積貯論的人正是賈誼;

  當漢武帝推進「推恩令」減少諸侯封地、削弱諸侯勢力的時候,原來這理論來源正是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賈誼更是文采斐然,史上最高水平的政論家。

  他的《過秦論》、《治安策》《論積貯疏》稱得上「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連魯迅都大為讚賞,稱為「西漢鴻文」,成為與漢賦之外另一種文風。韓愈提出「文起八代之衰」,唐宋散文那種「文以載道」、「文以濟時」,考其淵源,確是沾溉於賈誼。而毛澤東對賈誼情有所鐘,著詩詞予以讚譽。

  筆者通過層層解讀、絲絲剝析,撥雲見日,透過歷史迷障,向你們展現一個真性真情的賈誼。

一、賈誼:洛陽第一才子

  河南洛陽有個才子,叫賈誼,他博覽群書,無書不精,到18歲時,因為能誦讀《詩經》、《尚書》,並能寫一手絕妙文章而聞名於河南郡。說他寫得一手絕妙文章,絕非溢美,魯迅稱他的《過秦論》、《治案策》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小賈同學生逢其時,遇到生平第一伯樂吳公。吳公是河南郡守,大學問家,秦朝名相李斯的老鄉,又是李斯的門生。當他聽說郡內有個天才少年,便登登跑去召他為門生,悉心加以教育。小賈同學在吳公門下,一呆就是四年。



  吳公身為李斯的學生,李斯能治國,吳公治郡自然不在話下,在全國綜治考評中,河南郡排名全國第一,成為綜治模範郡。這時劉家天下的老闆文帝即位不久,一朝天子一朝臣,正是用人之際,廣羅天下人才,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搞綜治有聲有色,天下第一,再則又是前朝丞相李斯的學生,於是征他為廷尉。這廷尉之職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部長。

  吳公有兩大政績,一是搞社會綜治,是模範郡長;二是搞人才培養,是模範師長。吳公對學生小賈愛之勝子,到了中央做京官,也不忘帶在身邊。事有湊巧,這劉漢朝堂之中有叫張蒼的人,跟李斯、韓非子同為荀子的門生,吳公作為李斯的門生,因此跟張蒼有師承關係,所以去拜訪了張蒼,並把小賈推薦給了他。

  回來後,吳公對小賈同學說:「小賈,這論學問啊你早在我之上了,這回我給你物色了位名師,學問天下聞名,他就是御史大夫張蒼,是我師父李斯的同門師弟。明天,你就去他那裡報到!」

  小賈同學對張蒼早有所耳聞,見吳公如此傾心栽培,自然感激不盡,說道:「師父如此抬愛學生,小賈不知何以回報?」

  「哈哈,我知你孺子可教,日後必定大有作為,揚名天下,名垂青史,我作為你的老師,不指望留名,至少藉以留姓于史。」

  正如吳公所言,他雖官拜廷尉,於史卻徒留一姓,未詳其名,故稱吳公,能留一姓確是沾了門生小賈同學的光。



  小賈同學興奮異常地跑到張蒼面前,這張蒼也是河南郡人,雖已年近八十,卻養生有道,精神氣爽,看到了洛陽才子小賈後便問了關於《詩經》、《尚書》的問題,小賈對答如流,竟能互為切磋,果然是吳公所推薦的尖子生,張蒼於是收他為門生,開始教授《左氏春秋傳》。這位張蒼絕對是位牛人,知識全面,文史哲專長,數理化精通,《九章算術》是世界上最早系統敘述了分數運算的著作,就是由他增訂、刪補的,不僅如此,還是能帶兵打仗,跟著劉邦攻城略地,立下了功勛。這位牛人以八十歲高齡做國家總理即丞相,一做還做了十五年,本來還會繼續做下去,因為舉薦了一個公務員被「雙規」,不得以才引咎辭職。他稱得上中華史上最高齡的國家總理。他九十五歲高齡退休,還蠻健康的,酒色才氣樣樣不缺,牙齒沒了就以年輕女子為乳母,吃人乳來保養身體,一直活到了一百零四歲才壽終正寢,可謂福壽雙全。

  言歸正傳,小賈同學師從於吳公,算是荀子的三傳弟子,而師從於張蒼,算是荀子的再傳弟子。大家都知道,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主張儒法相濟,從小賈同學給劉老闆文帝建言獻策的內容來看是深受師學影響的。



二、賈誼:帝國第一謀臣

  這劉老闆文帝剛坐穩龍椅,急於培養一批近臣,為己所用,從而擺脫朝中勛臣的制約。某次,年輕的劉老闆跟吳公談及人才的問題,吳公就將他的一寶小賈同學推薦了上去,說小賈同學才識過人,屬後起之秀,並且有意擺明現小賈同學正師從於張蒼學習《左傳春秋》。

  劉老闆一聽就來興趣,召來一試,對劉老闆所問之事小賈對答如流,滔滔不絕,無不切中害。劉老闆很是滿意,就將他聘小賈同學為博士。就這樣,小賈同學碰到了人生中最至高無上的伯樂劉老闆文帝,從而晉身為帝國皇家智囊團成員。

  小賈同學在皇家顧問團中年紀最輕,二十出頭,差不多現在高校大一新生的年紀。而這劉老闆也年輕,二十歲上下,他雖為劉邦所生,但出身庶族,在呂后當政期間,因為劉邦的龍子們差不多被清理乾淨了,而這顆龍種倒謀身有道,保全小命,最後拜得朝中勛臣支持,穩穩當當地坐定龍椅,也屬於少年老成。劉賈一君一臣均為人中佼佼者,又年紀相仿,自然氣味相投,一拍即合。

  這劉老闆因為在呂后擅權期間,長期在刀尖上跳舞,因此在處理君臣關係時,表現相當謹慎,畢竟這個龍椅是皇父劉邦的勛臣們請他來坐的,太張揚了,那些請來坐的人就會有意見的,所以為了和諧各方面的利益,搞一副兼聽天下的姿態,請來一幫皇帝家顧問團來參政議政,或討論難以拍板的棘手事,或咨詢聞所未聞的新鮮事。因此,劉老闆的顧問團很是聲勢,有幾十號子人,業界專家、資深學者軋成堆。劉老闆的問題一般很是棘手或新鮮,這些資深皇家顧問們往往一問三不知,而這新來的小賈同學卻因此脫穎而出。為什麼會脫穎而出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第一點當然是小賈同學基本功紮實,學識過人,十八歲前就是博覽群書,聞名河南郡,曾在吳公門下四年,吳公是知無不教,教無不盡啊,如今又拜在張蒼門下,這老先生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房中術,名師出高徒,當然是受益匪淺;第二點小賈同學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無所顧忌,敢想敢說;第三點很重要,那就是劉老闆也年輕,對於同樣年輕的小賈同學的意見能有共鳴。因此,小賈同學在皇家顧問團裡表現鶴立雞群,成為焦點人物,劉老闆欣賞有加,眾博士心悅誠服。

  正因為是小賈同學技壓群芳,表現不俗,深得劉老闆垂青。於是,劉老闆擢升他為皇家顧問團團長即太中大夫一職,分管參政議政工作。新晉為顧問團團長的小賈同學春風得意筆耕疾,大筆揮揮就向老闆文帝呈上了關於建設具有漢朝特色的典章制度的可行性報告,說漢朝建立二十多年了,按照科學發展觀,應該與時俱進,移風易俗,修改包括曆法、服色、制度、官名、禮樂的一攬子計劃。

  劉老闆漢文帝看到這一攬子計劃後,深有感觸:我老子劉邦市井無賴出身,坐上龍椅當上老闆後只要看到大家俯首稱臣就樂飛了,還管什麼漢制還是秦制的,秦朝皇帝怎麼做老闆我劉邦就依葫蘆畫瓢。至於那些國務院總理(丞相)們也知道天下初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蕭規曹隨……老套套是該改革改革,形成一套漢家天子特色的典章制度,但是現在時機不成熟,我這龍椅都未坐熱,改制更化不是易事,是個系統工程,就目前的國情只能擱而置之。於是,劉老闆語重心長地對小賈同學說,「小賈你的設想很好,但這是遠期目標,就目前的國情我是有心無力!我看這樣吧,秦制方面的專家是你老師御史大夫張蒼,你就多學多問,等你將秦制吃透了,我們再從長計議!」



  說到這張蒼,正是反對小賈同學改正朔、易服色等一攬子計劃的中堅代表。小賈同學哭死後,劉老闆曾將改制更化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而那時劉老闆雖已坐穩龍椅,但張老先生也已升職為國務院總理,又是禮儀典章制度方面的專家,他要是反對,朝中附和之聲自然不少,劉老闆的提議只能再擱而置之。因此,改制更化成為漢文帝的未竟事業,這是後話,不再絮叨。

  小賈同學做上太中大夫的第二年,漢文帝下詔舉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小賈同學可不想錯過這個獻策的大好時機,大筆揮揮又寫就《論積貯疏》向劉老闆文帝進言獻策「積貯者,天下之大命」。小賈同學認為如果不搞好國家儲備,一旦發生災害,國家無以賑災;萬一邊境有急,國家無以籌糧。因此,搞好國家儲備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必須高度重視,這是漢朝長久治安的物質保障。

  劉老闆看到小賈高瞻遠矚的建議書,心裡又一陣激動,這小賈可真是好同志,上次建議公司文化制度改革,意見很好,雖然暫時未能實施,但是我心裡清楚,制度就是公司的靈魂,是公司走向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這次小賈又提了這個中肯的意見,又在為劉氏公司的長期發展考慮,意見很好,物質決定國力,應該採納。也正是如此,自劉老闆文帝始,經過「文景之治」,到武帝時期,國庫積累了大量的物資儲備,使得漢武帝能夠全力對付匈奴,發動三次大規模戰爭,從而一舉消除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

  劉老闆見小賈提出的建議都很對路,便找來小賈同學喝茶聊天,便說道:「小賈啊你的論積貯疏很好,我已經著有關部門付諸實施,現在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

  「老闆你說出來,我一定會竭盡所思,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幫你出個萬全之策!」

  「小賈啊,你是知道的,我這個老闆的位子是那幫勛臣給的,這幫人勢力很大,你想想能夠請我來一定也能夠請我走,我是戰戰兢兢,很難放手大幹一番,你說我這個老闆做的是不是很沒滋味?」

  「原來是這事憂擾了老闆你,我倒有個應勢之策。老闆啊,西楚霸王項羽說過『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只要是人啊,都想顯擺一番,都想衣錦還鄉炫耀。朝廷對他們都已賜爵封地,上耀祖宗,下蔭子孫,不如因勢利導,再賞些錢打發他們回封地炫耀去。一旦這幫勛臣們回到封地,就散落各地,那麼權臣集團就自行瓦解,長安城不就騰出來給你老闆一人了!」

  「妙,妙,你這小子果然是個經國之才,我就去下個列侯之國詔,賞他們衣錦還鄉去!」劉老闆轉念一想,這事可沒這麼簡單,又憂慮地問道,「不對,小賈啊,他們這一幫子人不是可以隨便唬弄的,萬一沒人來理會這個詔令,怎麼辦?」

  「老闆這個倒不難,你得拿準人,請個人作表率麼,這個人應該舉足輕重,只要他一走,其他的人想賴都賴不成!」

  「呵呵,小賈你說的這人該是總理周勃吧?妙計!」劉老闆文帝用手指點了點小賈同學,繼續說道,「妙計,他老人家功高蓋世,他都乖乖捲鋪蓋走人,誰還敢說個不字?小賈這事搞掂了,我想辦法將這總理的位子留給你!」

  「老闆我可沒說是周勃,我也沒望著這總理的位子!」

  「小賈啊你這樣就是謙虛了,我可不糊塗,你是怎樣的人,我心裡最清楚。」

  於是,劉老闆就下達了列侯之國詔,同時示意朝臣們商討小賈同學陞遷的問題,明確授意要進「常委」。 頓時,賈誼成為眾矢之的,難以立足於朝堂。朝中勛臣們都在納悶:這「衣錦還鄉」的餿主意是誰提出的?如此情形,一定是小賈提出來的,要不然老闆給他升什麼職?進什麼常委?這洛陽小兒也夠損的,論資排輩你算什麼玩意兒?我們這些人可都是跟著先皇一起打過江山,拼過命,流過血,憑什麼要你進常委?不就是兩張嘴皮子嘛,現在要叫我們回到封地上去,難不成把這朝廷都讓給這個嘴上沒毛的人?你這麼做,不是想在跟我們爭權,壞我們一鍋粥,想搞亂朝政嗎?

  這幫老功臣們有些義憤填膺,有些痛哭流涕,紛紛跑到薄太后面前告狀。薄太后一聽,馬上叫文帝前來挨訓。

  「恆兒啊你可不能做白眼狼,可不能忘記是誰把你推上這龍椅的?沒這幫勛臣迎立你,輪得上你放屁股?現在,你龍椅坐穩了是不是?你腦子不要發熱,才坐了幾天啊,沒他們給你撐場面,這長安城容得下我們這對母子?他們是給我們孤兒寡母臉面,你不能給臉不要臉!你那這洛陽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只知掀風作浪,我告訴你這朝堂沒有他站的地方,你要是不處理掉他,你就不要再來看我,一切你看著辦!」薄太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小賈要是留在這朝堂中必然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劉老闆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小賈同學。

  劉老闆是歷史上有名的孝子,在歷代帝王中孝順排名絕對是冠軍,對母親的話言聽計從。他感到了反對派的強大力量,看來現在重用賈誼時機未到,留在朝堂,恐怕有性命之虞,看來只有下放去鍛煉鍛煉,等到這批老臣們退休再說。

  劉老闆很有帝王的政治手腕,對於老臣和新臣採取各打五十板的做法,要走大家都走:周勃賞他到封地去衣錦還鄉,賈誼貶他去長沙國做太傅,接受歷煉。

  這幫權臣們看到這處理結果也無話可說,畢竟小紅人賈誼逼走了,而這老功臣周勃畢竟烈士暮年也該頤養天年了。兩人一走,換回來朝廷的太平,同時這個詔令也得以推行下去。


三、賈誼被貶:是對漢帝國命運曲折的佈局

  小賈同學鼓動劉老闆下達列侯去國詔,樹敵過廣,在朝中難以立足,難免會丟掉卿卿小命,劉老闆文帝將小賈同學下放到長沙國掛職鍛煉,其實是曲線保護和對帝國未來的佈局。

  一直以來,無論是史學界還是文學界都認為小賈同學做長沙王太傅是貶官。其實不然。長沙國對漢帝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漢帝國中央政府的屏藩要塞,主要防禦南越國的進犯。因此,漢王朝一直派有大軍駐紮在長沙國南境。後來,小賈的後繼者晁錯同學進行削藩,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作亂,長沙王吳著成為叛軍努力爭取的對象,吳著堅定立場,沒有加入叛亂陣營,保住了長沙國的平安,維護了中央政權,同時使得中央政府可以騰出身手全力對付東方七國之亂。這吳著是漢文帝二年襲位的,小賈同志是漢文帝三年去長沙的,可見,小賈同學到長沙國做太傅,一定帶著漢文帝的任務輔弼新王,同時堅定新王吳著的政治立場。

  小賈同學去長沙國,經過湘水時寫了一篇著名的《吊屈原賦》。很多人認為小賈同學是在弔古傷今,借屈原一生的坎坷,批評劉老闆是非不分、黑白顛倒。如果這樣想,就弄錯了。且看小賈同學此賦,序是交待屈原之死,正文是闡明屈原死於難以施展抱負,而作為「訊」即結尾則提出了對屈原自沉不敢苟同的看法,小賈同學說:「九州哪國沒有君王啊,何必留戀一個楚國?既然你屈原自認是鳳凰就得擇明主,施展自己的才華。」小賈同學這樣寫自有原因,他的明主就是劉老闆文帝。事實上也是如此,小賈同學在長沙國太傅任上並未與劉老闆斷絕音信,而是一直保持著熱線聯繫。

  而在中央政府,自小賈同學被逼走後,他的兩位老師卻得到了重用,張蒼升任為國務院總理——丞相,而吳公就在擔任司法部部長——廷尉,兩人可謂權傾朝野。因此,小賈同學的失勢換回來的卻是小賈同學兩位老師的得勢。可見,劉老闆文帝下了一步「以退為進」的大棋。也許是劉老闆在為小賈同志被逼出長安城心存怨恨,當有人誣告周勃謀反,劉老闆漠然視之,甚至樂觀其成,把案子交給廷尉吳公,吳公又交給手下處理,弄得這周勃欲辯無門,吃盡了苦頭。相反倒是遠在長沙國的小賈同學聽說周勃被人誣告,為他的「政敵」遞話說情,就給劉老闆文帝上疏《階級》一文,要求劉老闆禮待於國有功的罪臣。劉老闆欣然接受小賈同學的意見。從這件事來看,小賈同學的確屬於忠良之臣,眼中只有漢帝國的利益,所作所為對事對不對人的。正因為「排擠」周勃是小賈同學,「維護」周勃是小賈同學,漢文帝才賞識他是工於謀國,心繫漢室社稷,是相國之才,所以一直放在心上。

  小賈同學在長沙國呆了大約四年光景,他似乎「預知」漢文帝請他回到中央政府的消息,寫了《鵩鳥賦》。有人認為這是小賈同學對仕途失望,很悲觀,覺得此生如此而命不久矣,其實這也是種誤讀。

  且看《鵩鳥賦》原文大意,小賈同學看到鵩鳥進入房屋,打開書本占卜它,預示說到他吉凶的定數:「有野鳥進入我的房屋,主人即將離去。」我請求向鵩鳥發問:「我將要到哪裡去呢?如果有吉事,你就告訴我,即使有凶事,也請你把什麼災禍說明。死生遲速的吉凶定數啊,請告訴我它的期限吧。」 我們細細解讀這篇散體小賦,發現並沒將鵩鳥說成吉不吉祥之物,而賦的大致內容是談福禍相倚、生死由命的大道理,體現的是小賈同學的一種超然的世界觀。按照筆者的解讀認為這是一種隱喻,小賈同學是在偷偷地告訴我們:他從劉老闆的近臣貶為擔任長沙國太傅這樣的遠臣,完成有可能由遠臣再次成為近臣,兩者遠近可逆;而立於朝堂之上深受老闆器重未必是福,處於諸侯之遠未受老闆觀照未必是禍,兩者福禍相依。直白地說,小賈同學就是想告訴人們:不要認為我貶到了長沙國就到此為止了,遲早我要回到長安城的。後來的事實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小賈同學說到「有野鳥進入我的房屋,主人即將離去」,第二年劉老闆「心有靈犀」地召小賈同學進京喝茶聊天。

  劉老闆召見小賈同學喝茶聊天表現得相當地迫不及待。那天晚上,劉老闆正在等別人祭天地把肉送回到他那裡,這個儀式叫「受厘」,古人敬祖畏天,因此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一般皇帝是不會請人喝茶聊天的。史書上非常認真地記載這一晚,說劉老闆向小賈同學請教關於鬼神的問題,剛開始君臣之間有些距離,後來劉老闆一步一步移身靠近小賈同志,最後忘記了君臣之分,兩人促膝而談,一直談到夜半。談話完畢,劉老闆作了總結呈辭:「這小賈的知識還是那樣的淵博,我以為這幾年跟他差不多了,原來相差實在太遠了。」

  關於這次談話,早已成為千古迷案。由於劉老闆問的是鬼神方面的知識而無關乎國計民生,因此歷代文人屢有非議,最著名的莫過於唐代詩人李商隱作的《賈生》一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其實,宣室秘談遠未如李商隱所想的那麼簡單。我們完全可以想像這麼一個情景:劉老闆正在「受厘」的過程中,而恰在此時小賈同學回到了長安城,於是以問鬼神的名義立即將小賈同學召來談話。談話過程中,君臣兩人談著談著,就談國家大事,忘了時間,忘了君臣關係……

  而出乎意料的是,此次談話的結果小賈同學並未擔任京官,而是平調至梁國擔任太傅。劉老闆是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正位繼大統後在心頭有兩大憂,一憂那些長安城的勛臣集團,二憂那些擁兵自重的藩王們。因此,我們不如來個大膽猜測: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宣室秘談實則是劉老闆和小賈同志運籌帷幄,商定如何防範諸侯王起異心對抗中央政府。小賈同學曾上疏提出這些諸侯都是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而漢帝國就是躺在這些炸彈上面,既然這些炸彈已是既存事實,只有亡羊補牢,兩手準備,一手是主動出擊,即採取「眾建諸侯少其力」 策略(即把一些舉足輕重的大國析為幾個小國),這相當於「拆彈」;另一手是被動應戰,即建立「反導彈基地」,加強防禦和反制能力。那麼如何建立「反導彈基地」呢?這對君臣一致認為要建立反導彈基地必須形成「鏈狀」防禦線,才能實現拱衛京師的目的,而形成這條防禦線正好是這三個諸侯國:一個是長沙國,唯一的一個異姓諸侯國吳氏長沙國,因此派小賈前往長沙國堅定長沙王吳著的立場,目前已經完成;另外一個是淮陽國,現在是劉老闆的嫡親兒子劉武接管,目前也已佈局到位;剩下一個最重要就是梁國,目前是由劉老闆最小的兒子在經營。這三國之中,梁國是重中之重,為漢帝國中央政府的門廳,必須精心佈局。

  派誰去的指導好小梁王下好這局棋,劉老闆是矛盾重重:派小賈同學去?剛把他從長沙國召回來,隆重地請來卻又平調到梁國,豈不是委屈了他?可不派小賈同學去,那能派誰去?這個戰略部署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再說這朝堂之上難有像小賈這樣深謀遠慮而且一片精誠的良臣幹吏?看來只有再次委屈小賈了。

  劉老闆深思熟慮後,便將小賈同學叫到跟前問道:「小賈啊,我要問問你這梁國派誰去好?」

  「老闆,這是天大的事你知我知,事關帝國未來,如此重任捨我其誰!」小賈直言不諱。

  「只是你剛從長沙鍛煉回來,我怕委屈了你;再說這朝堂之上站著的能有你見識者寥寥無幾,我也需要你!」

  「老闆,深得你倚重,我心已足。我知道,老闆你現在最需要的是梁國,既然你需要我,我就應該去梁國!」

  「很好,還有一點我要跟你說明,這劉揖是我最喜歡的兒子,最像我,愛讀書,我對他寄以厚望,所以把最有學問的、最有治國之才的小賈你放在他身邊。他日萬一太子不器……這個我就不挑明說了!」

  「小賈我明白,此去一定不辱使命!」

  「很好!小賈啊,梁國離長安不遠,你有什麼奏疏儘管送到我這裡,我們身遠心不遠,你要多多給我提點建議。」

  小賈又叩又拜後,跑到了梁國去做太傅。

  一到梁國,小賈悉心教育,傾注全部心血,可意想不到的是,小梁王劉揖竟然騎馬給摔死了。漢家天子劉老闆文帝子嗣並不是很旺,多有夭折,就剩四個皇子:一個叫劉啟封為太子,帝國未來的老闆,自然在長安隨著漢文帝跟班實習;一個叫劉參在北方做代王,全心防禦匈奴;一個叫劉武在東南做淮陽王,意在控制吳楚;剩下一個就是劉揖在東面做梁王,目的是阻擋齊趙。梁王劉揖一死,小賈同學覺得深愧文帝的重托,心裡很難受,天天以淚洗面。劉老闆倒是相對豁達,雖是痛失愛子,心痛不在話下,但並沒責怪小賈同學,反倒來勸小賈節哀,不要過於自責。

  其實,也難怪小賈會自責,這小梁王一死,君臣兩人的通盤計劃都被打亂了。小梁王劉揖一死,因為沒有子嗣,按例他的封國就要撤銷。但是,小賈同學認為如果這樣做將對整個局勢不利,這梁國是京師的門廳,這門廳總得有人看守?誰來看守?當然是老闆的兒子最好。於是,傷心欲絕的小賈同學向劉老闆建議:為梁王劉揖立繼承人,或者讓代王劉參遷到梁國來;同時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使梁國的封地北到黃河,使淮陽國南到長江,與長沙國貫通,從而形成弧形,拱衛長安,這樣一來,如果一旦諸侯造反,梁國足以抵禦齊趙,准陽國足以控制吳楚,而長沙國足以阻擋南越,那麼長安可以安然消除山東地區的憂患。

  劉老闆當然是聽從小賈同學的建議,但是因代王封地北接匈奴,地位重要,未加變動,就遷淮陽王劉武為梁王,另遷一個侄子城陽王劉喜為淮陽王。從後來吳楚七國之亂中梁王劉武堅決抵禦的作用來看,賈誼的這個建議所作的部署,確實是深謀遠慮啊。

  小賈同學提了這建議後,還是止不住痛哭,結果活活哭死,成為史上第一個被自己淚水淹死的男人。
四、賈誼死後:漢室難覓賈誼第二

  劉老闆文帝得知小賈哭死,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你這個小賈啊,老子叫你上南入東,到長沙國做太傅,再到梁國做太傅,目的是想讓你多到基層鍛煉鍛煉,我看你是有相國之才,叫你多瞭解基層情況,對你寄以厚望,苦心栽培,做不了我的丞相,也可以做我兒子的丞相,所以下放到諸侯國,定向為太傅,結果竟然不知輕重,活活給哭死,哎,可惜,可惜了我的一片苦心,可惜你的一身才華啊。

  賈誼死後三年,即公元前165年,劉老闆決定廣招人才,尋找新一個小賈,以繼續推行小賈未竟的事業,同時也為自己兒子留下一個相國之才。最後漢文帝選擇了晁錯。

  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晁錯年紀與賈誼同歲,寫文章的氣場相似,而且觀點雷同。可見,漢文帝眼中的人才就是小賈這樣的同學。也許是用賈誼的前車之鑒,漢文帝沒有叫晁錯到基層鍛煉,不讓他接受挫折,從而沒有掌握韜光養晦的保命技能。這晁錯比起小賈同學,相國之才相似,而善身之能更是差到極致,結果很「杯具」,被腰斬於市。

  不過,由於晁錯堅定不移地高舉小賈同志的旗幟,在文帝、景帝、武帝祖孫三代的努力,作為戰略學家小賈提出的幾大建議,基本上得以實現。

  當漢武帝面對自己建立起來的煌煌強漢,總結經驗,回顧以往,發現有一個前賢賈誼實在高瞻遠矚,令人佩服。當他進行更化改制實現「大一統」的時候,他知道前賢賈誼提出過;當他攻打匈奴面對國庫裡充足的糧草,他知道提出積貯論的人是賈誼;當他推進「推恩令」減少諸侯封地、削弱諸侯勢力的時候,原來這理論來源正是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因此,漢武帝覺得帝國能夠發展到今天,必須給賈誼這位先賢記上首功,於是派人找到他的兩位個孫子,加以重賞,擢升他們做郡守。

  因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賈誼可謂史上最牛逼、最成功的戰略學家。李商隱借用賈誼抒發自己的不得志,其實是一種誤解,他未能讀懂歷史,未能讀懂賈誼跟漢文帝君臣之間的關係。同為改革家的王安石,因為身同感受,所以最能瞭解賈誼的成功之處。他在《賈生》一詩寫道:「一時謀議略施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說來,這王安石還該羨慕這賈誼的,賈誼雖然沒有擔任公卿之位,但是他所提出建議基本上都被漢文帝及後繼者所施行,而他雖然得到宋神宗的倚重而實行變法,但是宋神宗並不是始終如一地支持他,後來他的變法慘遭失敗。

  五、文章千古事

  賈誼是個政治領域的戰略學家,因為優秀的文字功底,所以在文學史更是佔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如彗星般燦爛,創造了清新、務實的西漢文風,他承前啟後,推陳出新,關注國計民生,主張經世致用,超群絕倫,獨標新幟,在漢初文壇具有遙領和典範意義,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了另一座豐碑。

  賈誼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著有《新書》十卷。賦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代表作是《過秦論》、《治安策》等。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散文說理透闢,邏輯嚴密,氣勢洶湧,詞句鏗鏘有力,對後代散文影響很大。魯迅曾說,他與晁錯的文章「皆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arrow
arrow

    Apple 老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